🇩🇪柏林馬拉松賽報

September 21, 2025

這是我的第二場全馬比賽,第一場是年初的香港渣打馬拉松。我6月初的時候跟教練說,柏林馬我沒有想要當成目標賽事,我只想要完賽就好。所以這整個賽季我都在練速度類型的課表,Long run最遠只有跑到20k而已,以全馬來說蠻少的。我自己抓了一個相當寬鬆的配速,大約是每公里6:00-6:30,換算成完賽時間大概是4小時15分到30分左右。

我多次給我自己心理建設 1. 不要在意自己的完賽成績 2. 不要輕視馬拉松,不然我一定會嚐到苦頭XD。但我發現這兩點都很難,像是我在台灣賽前一週試跑的時候,常常不小心就加速到5分多。

我回想起Jay的跑步筆記寫的內容:「練到那裡就跑到哪」。除了心裡要克制不要加速以外,要持續維持相同配速其實是很難的,無論是在那個速度。或許6分速對我來說不難,但要這麼長時間跑在6分速,還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情。

到柏林後,我在賽前跑了兩次,第一次是9/19(五)跟教練的Tiergarten暖身跑,我跟著一群台灣跑友到勝利柱繞了一圈,一路跑跑拍拍跟聊天,大概7k。第二次是9/20(六)跟Adidas Runners Berlin一起的Shakeout run 4.8k。

這一場我特別準備了自己印的燙金小春聯跟特製紅包要分享給大家,也跟之前在香港渣打認識的法蘭克福的Tim、波蘭華沙的Khali、香港AR的Coach Water、Yoyo、巴塞隆納的Debbie再次相遇。

我這次特別再帶了兩件AR Taipei的衣服,跟其他國家的AR跑者交換衣服,就像NBA球星交換球衣一樣。我最後拿到了三件,分別是Frankfurt、Seoul、Delhi。

現場也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(SUHA🇰🇷、Kim🇰🇷、Seoul Speed Squad🇰🇷、Romi🇮🇱、Mark🇩🇪、Rohit🇮🇳)當天的策略就是先給春聯再給紅包,這招好用一直用🤣。大家都很喜歡這個禮物,謝謝同行的🦔提議春聯,讓我們可以一起把這個禮物帶給大家💪

分享春聯的款式:

  • 能跑步的日子就是好日子:Every running day is a good day
  • 全力疾走:Running with FULL power
  • 平安完賽:Crossed the finish line safely
  • 強風吹拂:May the wind always be at your back(同名小說/動畫《強風吹拂》,不過沒看過的人肯定不知道,所以選了這個版本來解釋)

以下兩個版本AR現場沒發,特別準備給香港的頑張跑會🇭🇰:

  • 頑張って:Keep it up(中文讀作甘巴爹)
  • 吃飽睡飽休到飽:Eat well, sleep well, rest well.

比賽前一晚,同行的Kiki說我看起來很沒有要比賽的樣子,看他們很認真的寫了補給策略,我就現場參考了一下然後拿麥克筆在手臂上寫了自己的版本。因為沒有成績壓力嘛,基本上就是開心、Have fun。(事後想想,好像有點太輕視馬拉松了🤣)

比賽當天我們早早就出發,到布蘭登堡門還不到7:00,比賽9:15才起跑,現場工作人員甚至還在佈置賽道,我們還跑到賽道上的最速指示(三條藍線,據說跟著跑就是最短的距離)上拍了照片。這在台灣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。現場的氣氛非常chill,可能是距離開賽還太早,完全沒人在熱身什麼的,如果是台北馬,現場的氣氛非常肅殺,每個人看起來都在備戰,像是期末考一樣。柏林馬大家都坐在路邊休息,感覺只是來參加一場週日的Loooong run。即使是到了開賽前,大家也不會一直往前擠什麼的。

我這次有給自己幾個小目標:

  1. 跟賽道旁的大家互動,尤其是小朋友,如果他舉起手High Five的話能拍就拍
  2. 多聊天
  3. 有機會的話跟人一起共跑

柏林馬落實分區出發的策略蠻好的,我位在D區,鳴槍時間是9:15,大概9:28才通過起跑線,全程賽道的可跑性都蠻高的,旁邊滿滿的都是加油的群眾。我一開始會覺得好像自己跑的這邊有點無聊,對側的比較有趣,但很快就釋然了,這就像是塞車的時候覺得左右兩側都比較快一樣,屬於一種認知偏誤XD 很快的跑出去1k左右,經過勝利柱之後就玩嗨了,沿路High five,很快的我就發現前後只剩下我一個,因為大家在彎道都會自動走短圈,只有我沿著外圈跟觀眾玩,沿路看到不少加油標語:Running faster than BVG(BVG,德國大眾運輸公司,負責柏林的地鐵、電車、巴士)、瑪利歐加油蘑菇。還有人發果膠的,我一共帶了6條果膠,結果又拿了1條SiS、2條Maruten身上的重量是沒少多少🤣 柏林馬這次路線都是市區,很多人就是拉張椅子,直接在路邊或站或坐的看著我們,順便做個日光浴。

我實測後發現一件事,跟加油團人潮比起來,零散的人有時候更樂意跟跑者互動。我想,可能是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會注意到他們吧,有時候對上一個眼神,或是看到他們的微笑,我就知道可以把手舉起來跟他們擊掌了。他們大概都滿樂意互動的,跟平常在路上大家冷漠的感覺不一樣,這次我們因為跑步有了連結。有一個跑者教了我一招垂直擊掌,在賽道上很好用,就是手心向上朝對方伸出,對方就會由上而下擊掌。這招我之後要帶回台灣繼續用哈哈哈。

基本上前15k我幾乎不記得賽道上的風景,因為我都忙著在玩,速度也是快快慢慢,加油時有時快到5分多,慢的話可能回到6分半。地形也是上上下下,有時候還會跑上人行道或石板路,幸好我的腳踝有挺住。之後認真評估了一下自己的狀態,覺得自己這樣變速跑可能跑不完整個全馬,所以稍微專注在跑動上。

這時路過一位跑者Rakeb,我看他的速度穩跑6分左右,所以就聊了一段,原來他是初全馬,我問他完賽時間,他說不知道,最後10公里可能會再衝刺。話雖然是這麼說,但他的速度也是逐漸變快,從6分一直慢慢加速到5:40,不過水站我進出的速度比較快,大多數人(包含Rakeb)都會停下來喝水,我可以稍微邊跑邊喝,所以可以有補回一點休息的時間。

大概是開局玩得太嗨,我的雙腳已經不像開賽時那麼新鮮了,兩腳逐漸沈重,沒有痛感,但也不是可以談笑風生的時間了。我們就這樣一起共跑了15公里,直到在35k左右的水站後我再也沒有看到他跟上來,我只好繼續向前跑。

一直到終點前3k左右,我看到一個跑者Gizem開始用走的,我跑上去跟他垂直擊掌(現學現賣),順口一問他的狀態,我看他還可以正常說話,應該只是累了。於是我邀請他一起跑起來,不管速度,反正慢慢跑起來就對了,簡單聊了一下,原來他也是第一次跑全馬。

柏林馬雖然號稱是最速賽道,起伏不大,但是今年的天氣是非常的熱。我從9:30跑到2點多,每一站水站都喝兩杯水,沒有人在馬拉松最後5k的時候是輕鬆的。我也這麼告訴Gizem,希望他可以再堅持一下下,只要不要用走的,跑得多慢都好。我順便提到過布蘭登堡門後不要衝刺,因為距離終點線還有幾百公尺,等看到終點再加速還來得及。他叫我先跑,我說我不要,一起進終點對我來說更有意義。最後我們一起進了終點線。

結束後他說很謝謝我最後拉了他一把。踏進終點的時候還沒有感覺,志工掛牌的時候才有一點點感動,自己平安的跑完了,所有的比賽目標也都達成了。謝謝柏林馬的大家💪 I am a Berlin marathon finisher!

Net time: 4:15:20

Official time: 4:25:28